摘要
理论语言学的主要目的是探究语言普遍现象,目标之一是建立普遍语法理论模式,用以表现人类共同的语言能力,也是世界所有语言的共性。理论语言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三个普遍语法理论模式,分别是欧洲中世纪的思辨语法,1660年法国巴黎出版的《波尔·罗瓦雅尔语法》,以及乔姆斯基1950年代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1960年代中期开始,理论语言学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经过近三十年的历程,于1990年代进入瓶颈阶段。过去二、三十年来,语言理论研究内在发展动力不如前三十年间强劲;从1970年代开始,语言学交叉学科和语言应用研究发展迅猛,至今方兴未艾。我国现代语言学自1898年《马氏文通》出版以来的历史进程显示,将学术活动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侧重应用研究,是中国几代最优秀的语言学家的共同特点。他们不但对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并且在语言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具有久远学术价值的成果。语言学发展到今天,应用研究、交叉学科研究是最有可能孕育新成果、新思想、新方法的丰厚土壤,无论从语言学自身的生存和健康发展考虑,还是从如何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出发,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重点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