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合理利用草原,保护草原生态,以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山地草甸草地为对象,将"3S"技术与地面调查、实验室检测相结合,通过像元二分模型、估产建模和克里金插值等方法,研究山地草甸牧草生长期植被盖度和可食牧草产量及分级变化,牧草养分含量及动态。结果表明:2017年6—8月合作市山地草甸植被盖度及盖度级别、可食牧草平均鲜草产量和总鲜草产量均以7月增幅较大。盖度级别以Ⅰ级和Ⅱ级为主,8月盖度最高(77.10%),Ⅰ级盖度占比最大(64.12%)。鲜草产量从6月的1 500~4 500 kg/hm2产量级为主,向7月的1 500~6 000 kg/hm2产量级、8月的1 500~4 500 kg/hm2产量级转变,平均鲜草产量7月达最高值4 097.03 kg/hm2。以7月总鲜草产量为基础的山地草甸暖季草场承载力为0.76万个羊单位,冷季草场承载力为6.75万个羊单位,四季草场承载力为6.38万个羊单位。可食牧草粗蛋白和磷含量随牧草生长期延续而降低,而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钙含量增加。单位面积粗蛋白、粗脂肪和磷产量7月最高,分别为171.55、39.63和0.028 kg/hm2,钙产量8月达最高值(0.073 kg/hm2)。
-
单位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