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发生的影响因素,为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早发现、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美国器官获取和移植网络(OPTN)和器官共享联合网络(UNOS)数据库中2001-2019年肾移植受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社会经济与教育学资料、个人既往病史及免疫抑制剂使用方案。按术后是否发生肿瘤进行分组,分别比较术后肿瘤组与术后无瘤组生存率、移植肾存活率及肿瘤发病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294 422例肾移植受者,术后新发恶性肿瘤患者27 338例,总发病率为9.22%。其中肾移植术后常见恶性肿瘤前3位分别为皮肤鳞状细胞癌、皮肤基底细胞癌及肺癌,发病率分别为3.93%、1.19%、0.82%;移植后甲状腺癌肿瘤发生时间中位数最短,为3.09年。高龄、男性、白人、受者糖尿病及恶性肿瘤既往史、无商业保险、环孢素的使用是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接受高等教育、多囊肾所致终末期肾病、活体移植、使用他克莫司及麦考酚酸的患者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发生风险降低。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前3位分别是皮肤基底细胞癌(95.5%)、甲状腺癌(94.8%)、皮肤鳞状细胞癌(94.5%),胰腺癌(55.1%)5年生存率最低。患者10年生存率最高与最低的恶性肿瘤分别为甲状腺癌(81.4%)、胰腺癌(23.9%)。肾移植术后使用环孢素、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的患者恶性肿瘤发病率升高,而移植后使用他克莫司、麦考酚酸的患者恶性肿瘤发病率降低。结论 肾移植术后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病率最高,但预后最好,甲状腺癌远期预后最好,胰腺癌预后最差,研究结论可为国内肾移植术后肿瘤筛查及免疫抑制药物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