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辽宁省鼠类、蚊虫、蝇类和蜚蠊等4类主要病媒生物的密度、物种构成、动态消长规律和变化趋势,为病媒生物和相关虫媒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1-12月单月采用夹夜法和粘捕法监测鼠类及蜚蠊,5-10月采用诱蚊灯法和笼诱法监测蚊虫和蝇类。收集整理辽宁省14个市病媒生物监测点监测数据,对数据使用Excel 2010和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0年辽宁省鼠密度为0.91只/100夹,全年鼠密度9月达到最高峰,密度为1.14只/100夹,监测生境中农村自然村鼠密度最高,为1.28只/100夹,不同生境鼠密度季节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86,P<0.05),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占捕获总数的77.69%。蚊密度为45.67只/(灯·夜),全年蚊密度7月下旬达到高峰,密度为112.20只/(灯·夜),监测生境中牲畜棚蚊虫密度最高,为160.07只/(灯·夜),不同生境蚊密度季节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115,P<0.05),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占27.99%。蝇密度为6.97只/(笼·h),全年蝇密度7月达到高峰,密度为11.56只/(笼·h),监测生境中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为11.12只/(笼·h),不同生境蝇密度季节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83,P<0.05),优势蝇种为丝光绿蝇,构成比为44.77%。蜚蠊密度为0.62只/张,侵害率为7.45%,蜚蠊全年密度和侵害率均在9月达到高峰,农贸市场、超市等重点场所蜚蠊侵害严重,密度较高,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季节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04,P<0.05),德国小蠊为绝对优势种群,所占比例为99.16%。结论掌握了2020年辽宁省主要病媒生物的密度、物种构成、动态消长规律,建议各地市根据辽宁省病媒生物监测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防制措施,以达到降低病媒生物密度和控制疾病的目的。
-
单位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