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凉山州2016-2017年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产妇在孕期抗病毒治疗(ART)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凉山州制定落实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自"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中2016-2017年个案卡,回顾性描述948名孕期纳入治疗管理的阳性孕妇特征,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孕早、中、晚期纳入治疗管理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6-2017年凉山州报告孕期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产妇共948例,其中彝族占95.8%(908例),文盲/半文盲占85.2%(808例),71.2%(675例)来自重点县,95.7%(907例)为农民,84.9%(805例)经由性传播途径感染,66.5%(630例)为既往感染孕产妇,33.5%(318例)为孕期新报告感染孕产妇。948例在孕早、中、晚期开始抗病毒用药比例分别为:35.3%(335例)、28.1%(266例)和36.6%(347例),其中孕期新报告和既往感染孕产妇在孕早期服药比例分别为17.3%(55例)和44.4%(280例)。孕期初检孕周在孕晚期(69.2%,328/474)(χ2=868.72,P <0.001)、注射吸毒传播(57.6%,38/66)(χ2=19.75,P <0.001)和本次孕期内确诊HIV感染(51.9%,165/318)(χ2=75.91,P <0.001)可能是影响HIV感染产妇孕期抗病毒治疗纳入管理晚的危险因素。按照本次孕期内是否确诊HIV感染分组分析显示,孕期初检孕周晚(χ2=433.91,P <0.001)、来自重点县(χ2=7.03,P=0.03)、现有子女数大于3个(χ2=11.36,P=0.02)、现住址不在户籍地(χ2=6.29,P=0.04)和注射吸毒传播(χ2=40.69,P <0.001)可能是影响既往感染孕产妇孕期抗病毒治疗纳入管理时间晚的因素。结论凉山州HIV感染孕产妇孕期抗病毒治疗管理的及时性有待提升,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既往感染孕产妇和孕期新报告和孕情早发现、早接受孕期保健和HIV筛查服务。
-
单位四川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