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病变阶段急性梅毒性后极部鳞样脉络膜视网膜炎(ASPPC)患眼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6年7月至2019年3月于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ASPPC患者8例1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 男性7例10只眼, 女性1例1只眼;平均年龄(48.7±8.9)岁;平均病程(13.24±11.30)个月。患者均行眼底彩色照相、红外照相(IR)、FAF、FFA、OCT、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根据病变阶段及特征将患眼分为急性期、吸收期, 分别为7、4只眼。观察不同病变阶段ASPPC的眼底彩色照相、IR、FAF、FFA、OCT、OCTA的影像特征。结果急性期, 眼底彩色照相可见后极部视网膜下黄白色鳞状病变、神经上皮脱离、黄白色渗出物;IR可见病灶区域内可见不均匀红外反光;FAF可见后极部类圆形或鳞片状强自身荧光, 范围较眼底彩色照相更广泛;FFA动静脉期病灶呈模糊弱荧光, 随时间延长荧光逐渐增强, 晚期呈类圆形强荧光, 其周围环绕弱荧光环, 渗出浓厚区域呈荧光遮蔽;OCT可见病变区域神经上皮脱离, 其内可见均匀强反射信号。吸收期, 眼底彩色照相可见后极部视网膜下黄白色鳞状病变吸收, 色素轻度脱失;IR可见病变区域内斑驳状红外反光较急性期明显减少;FAF可见后极部斑点状强自身荧光, 其中"豹斑样"改变3只眼;FFA可见病灶内斑驳状荧光染色, 未见荧光素渗漏和积存;OCT可见RPE层针尖样突起, 外界膜、椭圆体带均显示不清;OCTA可见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信号减弱, 部分区域内信号缺失。结论 ASPPC急性期, 患眼后极部视网膜下黄白色鳞状病变、神经上皮脱离、黄白色渗出物, FFA可见病灶区晚期荧光素渗漏;吸收期, 眼底可见黄白色病灶已吸收, FFA呈现荧光素着染, 无渗漏。OCT提示RPE、外界膜及椭圆体带均有不同程度破坏, OCTA提示病变区脉络膜有血流信号减弱。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