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计算机辅助与传统手术治疗老年C型桡骨远端骨折,探讨计算机辅助手术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治疗的老年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6例,男性24例,女性32例;年龄60~83岁,平均68.7岁;道路交通伤25例,摔伤26例,高处坠落伤5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按AO分型:C1型18例,C2型17例,C3型21例。2014年1月—2016年4月传统手术治疗31例(传统组),2016年5月—2018年6月计算机辅助手术治疗25例(计算机组)。计算机组与传统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分别为14.7个月与18.9个月。计算机组应用一站式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CAPP)系统进行精确的术前设计,实施个性化手术,传统组根据术前影像学分析行内固定手术。比较计算机组模拟复位后及术后影像学相关参数,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耗时、透视次数、远端螺钉背侧皮质穿出率、末次随访时影像学相关参数及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结果计算机组各参数在模拟复位后与术后相比较,平均桡骨高度[(12.03±4.28)mm vs.(11.12±3.15)mm]、下尺桡关节面台阶[(0.56±0.12)mm vs.(0.61±0.13)mm]、掌倾角[(12.40±4.56)°vs.(11.24±4.27)°]、尺偏角[(23.46±3.26)°vs.(22.28±4.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机组与传统组平均术中耗时[(62.37±3.78)min vs.(93.43±6.56) min]、透视次数[(4.02±0.15)次vs.(8.06±0.89)次]、远端螺钉背侧皮质穿出率(0 vs. 35.5%)、末次随访时桡骨高度[(12.04±4.36)mm vs.(10.05±3.28)mm]和掌倾角[(11.45±4.63)°vs.(8.26±2.4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机组与传统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尺偏角[(23.64±3.36)°vs.(22.86±3.48)°]、下尺桡关节面台阶[(0.32±0.18)mm vs.(0.46±0.25)mm]及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优良率(92.0%vs.83.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机组中有6例(24.0%)手术入路和(或)关键骨折块的复位顺序发生改变。结论与传统手术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相比,计算机辅助手术具有精准及细化手术策略的特点,且腕关节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良好。
-
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