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文学作品中的"乡愁"主题,随着时代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内在审美意蕴,是中华民族生活与民族情感的重要美学书写方式,也是理解"中国"历史流变的有效美学视角之一。鸦片战争前的古代中国,以血缘亲情为基础的宗法社会和"安土重迁"的传统生活模式,使古代中国的"乡愁"表现为一种回望性淑世情怀的坚守。在"中国意识的危机"背景下,近代中国的"乡愁"则伴随着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抗争努力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批判性自我启蒙探索精神。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改革开放后的国家新变,现代中国的"乡愁"成为了中国域内"城市异乡人"与中国域外移民群体"文化异乡人"精神漂泊困境的情感表达方式。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渗透,当代中国的"乡愁"则在中西文化的再融合中具有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建构性生产和"中国"世界形象再塑造的功能,从而成为新时代演绎中国故事、讲述中国生活的重要情感纽带之一。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