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病原微生物检测及预防措施

作者:徐书方; 刘立秋*; 张玉清; 张艳; 孙月菊; 范星; 苗莉娜; 李娟
来源:河北医药, 2020, 42(21): 3230-3233.

摘要

目的探讨已婚女性阴道微生物生物群落构成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并为该病的有效预防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30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理分型分为鳞癌组228例和腺癌组72例。采集患者宫颈和阴道部位拭子,比较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和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 2,HSV-2)感染率及HPV分型感染率。结果宫颈鳞癌组患者HPV阳性检出率为94.30%,宫颈腺癌组患者HPV阳性检出率为7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76,P<0.05);宫颈鳞癌组患者HSV-2感染率为77.63%,宫颈腺癌组患者HSV-2感染率为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957,P<0.05);宫颈鳞癌组患者混合感染率为70.61%,宫颈腺癌组患者混合感染率为3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45,P<0.05);宫颈鳞癌组与宫颈腺癌组患者混合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单一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中,感染的6种高危型HPV型别分别为16(62.72%)、18(21.05%)、52(6.58%)、58(4.83%)、33(3.07%)、31(1.75%);宫颈腺癌中,检出的主要型别是高危型HPV 18(45.83%)、16(31.94%)、52(9.72%)、58(5.56%)、33(4.17%)、31(2.78%)。结论 HPV16、18及HSV-2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 单位
    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医院;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