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TOAST、ASCO和CISS分型在缺血性卒中病因学分型临床应用中的差异。方法连续收集167例首次发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分别进行TOAST、ASCO以及CISS分型,比较其对各病因学亚型诊断的差异性和一致性。结果与TOAST比较,ASCO-1会显著性增高大动脉粥样硬化组(23.4%对19.8%;X~2=4.167,P=0.031)和降低小血管疾病组(32.9%对38.3%;X~2=4.923,P=0.022)的患者比例;同样,CISS也会显著性增高大动脉粥样硬化组(37.1%对19.8%;X~2=27.034,P<0.001)和降低小血管疾病组(19.2%对38.3%;X~2=25.289,P<0.001)的患者比例。不过,ASCO-1(34.1%对28.1%X~2=3.682,P=0.052)和CISS(32.9%对28.1%;X~2=0.880,P=0.268)均不会降低病因不明组的患者比例。3种分型方法的一致性介于中等(TOAST/ASCO-1的其他病因组,κ=0.434)和极好(TOAST/ASCO-1的心源性栓塞组,κ=0.967)之间。结论 ASCO-1和CISS分型均不能降低病因不明性卒中亚型患者的比例,但各亚型之间一致性较好。在临床应用中,应关注3种分型方法中各亚型诊断标准的设计和特点。
-
单位南昌大学; 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