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学校组织的基本单位,班级为来自不同背景、拥有不同经验的个体提供了共同生活的空间,构成了学校实现公共目的的重要载体。但在当前的中国语境中,班级生活要真正体现公共性的特征,需要回应"集体化"和"个体化"两重价值倾向的挑战,即在集体性组织机构中保持独立自主精神和在个体性的日常交往中理解他人利益并自觉维护公共利益。在班级中培育一种公共生活,应当关注和尊重个体成员的多样化身份,确立班级生活的议事规则,厘清班级生活的公私边界,重塑班级生活的共同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