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7年深圳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

作者:熊华威; 梅树江; 路滟; 李媛; 张振; 廖玉学*
来源:职业与健康, 2019, 35(13): 1795-1798.
DOI:10.13329/j.cnki.zyyjk.2019.0471

摘要

目的了解2013—2017年深圳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控制手足口病暴发流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疫情信息,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7年深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484起,占同期全部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的18.2%。聚集性疫情有2个波峰,主波峰为4—6月,次波峰为9—10月;上报例数位于前3位的是罗湖区、南山区和龙岗区,大部分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发生在托幼机构(92.1%),不同场所之间发生疫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疫情平均上报天数为5.1天,中位数为5.0天。疫情上报时间与疫情持续时间及发病人数均呈正相关(r=0.612、0.502,P<0.05)。2013—2017各年间病原学监测发现柯萨奇病毒A16(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流行交替领先。结论深圳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不容忽视,应加强疫情监测的敏感性,关注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完善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及时真实地掌握全市聚集性疫情的暴发情况。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