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不同文化语境的影响,外来语词在进入汉语语境的过程中总是会伴随着各式的“变异”情形,“inspiration”在译介中的语义演化即是典型的例证。日语的“インスピレーション”音译沿用的是英语对该词本有的古希腊-拉丁语语义的转义,梁启超的汉语音译“烟士披里纯”虽隐含了“人人可得/天才独具”的潜在矛盾,却为其在汉语语境中的重新解释预留了开阔的空间;“灵感”的定译在祛除“神/灵”的神秘性的同时,逐步实现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感兴”等范畴的对接与转换。对于“灵感”的心理生成机制及其现实生活来源的探究,最终构建起了“灵感”作为文艺理论专门术语的基本知识模型。寻绎这一概念的译介流脉,目的不在于订正“词义”;概念意蕴的流变,本身就隐含着衍生出新的思想与学术的诸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