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术前尿道功能的尿动力学评估

作者:徐万华; 尹鉴淳; 李守林; 刘红艳; 池巧梅; 刘晓东; 王浩; 姜俊海
来源: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0, 31(4): 255-257.
DOI:10.3760/cma.j.issn.0253-3006.2010.04.005

摘要

目的 探索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术前尿道的功能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6岁尿道下裂患儿60例和正常小儿 66例进行对比研究.采用超声检查膀胱及上尿路形态;尿流率测定仪纪录尿流曲线、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排尿时间、尿流时间、最大尿流时间等参数;用膀胱容量测定仪测量膀胱残余尿量.结果 尿道下裂组和正常对照组小儿超声检查均未发现膀胱和上尿路形态学异常.尿道下裂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排尿时间、尿流时间、最大尿流时间和残余尿量分别为(10.2±3.7)ml/s、(6.7±2.7)ml/s、(126.1±58.0)ml、(19.8±10.8)s、(19.1±10.7)s、(8.7±6.0)s、(18.9±19.3)ml.而正常对照组相应各值分别为(12.3±2.9)ml/s、(8.0±2.3)ml/s、(104.5±54.0)ml、(13.7±7.7)s、(12.6±6.7)s、(6.6±4.0)s、(12.3±12.0)ml.可见尿道下裂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小于对照组,而排尿时间、尿流时间、最大尿流时间长于对照组,其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尿道下裂组钟形曲线占56.7%,平台曲线占30.0%,而对照组分别为89.4%、3.0%,其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术前尿道功能异常,存在无症状的梗阻.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