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氢嘧啶脱氢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鲁明骞; 陆海燕; 孔庆志*; 夏忠军; 许新华; 高嫣; 冯雪松; 李薇; 徐冰清
来源: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 39(01): 57-59.

摘要

目的探讨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140例胃癌组织和90例癌旁组织中DPD表达情况,并分析胃癌组织中DPD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疗效、不良反应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DPD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4. 29%(118/140),癌旁胃黏膜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6. 67%(42/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胃癌组织中DPD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 05)。可评价的84例DPD表达阳性胃癌患者化疗有效率为20. 24%(17/84),明显低于DPD阴性表达患者的59. 09%(13/22,P<0. 05)。DPD阳性表达患者的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腹泻等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DPD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DPD阳性与阴性表达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23. 73%(28/118)与68. 18%(15/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胃癌组织中DPD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DPD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但DPD高表达患者5-氟尿嘧啶(Fu)化疗后不良反应更小,但其疗效和预后更差。DPD可作为5-Fu化疗敏感性、毒副反应和预后的一个指标,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