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青海省生态保护和修复类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收集、实地调研、电话访谈等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基础数据,采用企业景气指数法(BCI)分析企业未来经营发展状况。结果表明:青海省生态保护和修复类企业多为小规模企业,生产类企业多为“作坊类”生产模式,注册资本小,市场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近五年来注册数目明显下降,行业内缺乏龙头企业支撑,企业生存受政策影响较大,但现存的此类企业多数处于盈利状态,未来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工程实施过程中缺乏对土壤、苗木、草种等科学论证,对项目后期苗木成活率、草地复绿率、鼠害防治效果等缺少定期跟踪检查,加之生态工程施工人员多为临时雇佣当地农牧民群众,缺少系统性、专业性工程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存在一定的生态安全风险。据此,本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政策建议。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不但有利于推动此类企业规范有序发展,更有利于挖掘内需潜力,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