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与产后发热之间的关系,评估新型快速筛查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检出率及优劣性,为产后发热产妇的快速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收治的100例产后发热产妇为研究对象。收集产妇宫颈口棉拭子及血清标本,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血培养对产后发热患者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进行检测和鉴定。最后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学应用价值。结果 在100例产妇中,支原体总感染率为78%。其中有62%的产妇感染解脲支原体(UU),13%的产妇感染沙眼衣原体(CT),4%的产妇同时感染两种类型的病原体。进一步qPCR法检测UU发现共有55例阳性产妇,血培养法检测发现40例阳性产妇,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在100例产妇中应用qPCR法检测CT发现共有12例阳性产妇,血培养法发现7例阳性产妇,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ROC曲线的结果显示,在关于UU的诊断中qPCR的曲线下面积为0.94,血培养的曲线下面积为0.83,两种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法在CT诊断的结果提示qPCR的曲线下面积为0.90,而血培养的曲线下面积为0.65,两种诊断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相比血培养法,qPCR法可用于宫颈口棉拭子样本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进行检测且准确性高,具有无创、方便等优势,更适用于产后发热患者的快速筛查及诊断。

  • 单位
    银川市妇幼保健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