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研究——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对7种双膦酸盐类(bisphosphonates,BPs)相关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进行挖掘分析,探索各BPs相关ADR发生的特点及与药物的关联强度,旨在提醒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充分了解其相关ADR尤其是严重的罕见的ADR的发生,促进BPs的不良反应监测及安全合理使用。方法通过FAERS数据库提取从2004~2020年共68个季度的7种BPs的ADR报告,并利用24.0版《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ical Dictionary for Regulatory Activities,MedDRA 24.0)对筛选后的ADR进行系统归纳,再通过报告比值比法(reporting odds ratio,ROR)对上述ADR进行信号挖掘及分析。结果纳入ADR报告:依替膦酸470份、氯膦酸343份、帕米膦酸8 057份、利塞膦酸13 622份、阿仑膦酸54 474份、唑来膦酸45 373份、伊班膦酸22 136份,共得到8 923个信号,信号累及了27个系统器官分类(system organ class,SOC),并以胃肠系统疾病、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各类检验检查的异常为主,各BPs的前六SOC重叠较为一致。结论本文通过信号挖掘展现了各BPs间ADR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充分了解其相关ADR,促进不良反应监测,可及时发现严重的罕见的ADR,尽可能地降低ADR所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