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滨湖酸雨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

作者:**梅; 何筱仙; 吴思雁; 刘学; 覃鸿
来源: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9, 42(02): 82-88.
DOI:10.16765/j.cnki.1673-7148.2019.02.012

摘要

利用2007—2016年酸雨和同期气象资料及气溶胶数据,对洞庭湖滨湖酸雨特征及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007—2016年年降水pH值为4.03~4.70,且呈显著增加的趋势,酸雨的强度明显减弱。降水的酸性强度显著减弱主要表现在春季和秋季降水。3月、10月酸雨最强,6月、7月最轻。酸雨出现频率为84%,其中弱酸雨、强酸雨、特强酸雨出现频率分别为40%、25%、19%。酸雨频率变化不显著,但弱酸雨频率显著增加而特强酸雨频率显著减少。酸雨的强度不随降水量级的变化而变化。随着降水持续天数的增加,降水的酸性强度明显加强。水样温度升高,降水的酸性强度明显减弱。风速越大,降水的酸性强度越强。风向频率较大的偏北风降水的酸性强度较强,而风向频率较小的偏南风降水的酸性强度较弱。大气气溶胶对降水的酸性强度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城市工业布局、大气污染物输送方向均与酸雨观测日主导风向一致,导致降水的酸性强度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