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17年南平市食源性疾病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黄信有; 张芝平*; 刘振江; 吴春蕾; 程莹婷; 陈华; 杨铭建
来源: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20, 32(02): 184-189.
DOI:10.13590/j.cjfh.2020.02.015

摘要

目的分析南平市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食源性疾病事件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8—2017年南平市所辖10个县(市、区)上报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对事件归因变量进行统计,回顾性的描述性分析。结果 20年间,南平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事件184起,发病人数2 871人,死亡人数40人,年均发病率5.12人/10万,病死率为1.39%。食源性疾病事件的高发期为第三季度,8月份事件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报告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的为致病微生物事件,分别为80起(43.48%,80/184)和1 862人(64.86%,1 862/2 871);其次为有毒植物性事件,分别为66起(35.87%,66/184)和310人(10.80%,310/2 871)。引发事件的致病因子中,误食毒蕈共55起(29.89%,55/184),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共23起(12.50%,23/184);毒蕈为主要致死因子,死亡人数为35人(87.50%,35/40)。事件发生场所以家庭为主(39.13%,72/184),其中有毒植物性事件占66.67%(48/72);其次为宾馆饭店(22.28%,41/184),其中致病微生物事件占80.49%(33/41)。结论南平市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控制策略应针对高发时段、多发地区、易发场所和高危致病因子实施重点监管,建立有效的预警、监测及政府监管机制,进一步遏制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