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消癥丸联合米非司酮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效果,重点探讨其对血清中细胞间黏附相关因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脂氧素A4(LXA4)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9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癥丸内服,连续用药6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检查子宫体积大小,参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盆腔相关性疼痛程度,监测血清中ICAM-1、MMP-9、LXA4水平,比较用药的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均有所缩小,盆腔性疼痛较治疗前明显缓解,非经期下腹痛、痛经、性交痛、排便痛等评分明显降低,血清中ICAM-1、MMP-9水平明显降低,LXA4水平则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癥丸联合米非司酮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协同效果满意,利于促进子宫体的恢复,减轻患者的盆腔疼痛,其机制可能在于通过调节血清中ICAM-1、MMP-9、LXA4水平而减轻炎症反应以发挥镇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单位
    东昌府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