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和探索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3月1日至8月31日在深圳市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IBD患者, 横断面调查与营养和临床结局相关的指标, 并测量身高、体重、体重指数, 同时根据全球营养领导层诊断营养不良标准(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on malnutrition, GLIM)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不良诊断和睡眠质量评定。结果调查共纳入188例患者, 诊断为无营养不良的患者145例(77.1%)、中度营养不良38例(20.2%)、重度营养不良5例(2.7%);其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7例, 中度营养不良12例(25.5%)、重度营养不良3例(3.4%);克罗恩病患者141例, 中度营养不良26例(18.5%)、重度营养不良2例(1.4%);有无营养不良的两组患者在年龄(t=-2.237, P=0.026)、疾病活动性(χ2=22.299, P<0.001)、是否有消化道切除手术史(χ2=6.890, P=0.009)、是否有肠道感染(χ2=4.010, P=0.045)、是否有胃肠道症状(χ2=11.884, P=0.001)、血红蛋白(t=5.160, P<0.001)、血清白蛋白(t=3.96, P<0.001)、前白蛋白(t=5.061, P<0.001)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t=-4.744, 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疾病活动性、消化道部分切除史、胃肠道症状、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得分为营养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年龄越大、处于活动期、有消化道部分切除手术史、有肠道感染、有胃肠道症状、血红蛋白偏低、血清白蛋白偏低、前白蛋白偏低和睡眠质量较差的IBD患者, 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应及时对此类人群进行干预, 努力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