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采用双能量CT(DECT)后处理电子云密度/等效原子系数(Rho/Z)模式实现对肾周脂肪粘连(APF)的有效识别及混合现实(MR)结果发布。方法前瞻性搜集本院泌尿外科于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拟行保留肾单位手术(NSS)的T1期(RENAL评分≥7分)肾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MR成像组(记作:A组,n=37)和常规CT图像组(记作:B组,n=39),所有患者术前均行DECT肾脏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并将A组生成的DICOM格式文件传至DECT后处理工作站,选取Rho/Z模式对肾周脂肪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束后将数据导入至全息可视化三维(3D)重组软件,分别进行3D分割、3D建模及3D场景展示,并将最终生成的立体光刻(STL)文件进行MR结果发布;B组进行常规薄层图像重组,并以传统胶片的形式进行结果发布。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围手术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未见明显差别;采用DECT后处理Rho/Z模式可有效识别APF的发生,并通过MR技术可实现有效显示;同时A组在成功实施NSS例数上明显多于B组(P<0.05),A组在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及估计失血量均少于B组(P均<0.001)。结论基于DECT后处理Rho/Z模式功能可有效预测APF的发生,并采用MR技术对APF进行有效成像发布,可显著提高肾癌行NSS的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及减少估计失血量。
-
单位中心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