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对机器理论作了系统的批判性阐释。针对蒲鲁东将机器视为分工的反题,把机器与使用机器的方式混同起来,用"注意""建议"等观念颠倒了分工和机器之间的真实关系,通过竞争这个经济范畴而非诉诸现实的运动来消除机器的后果等错误观点,马克思详尽考察了现代工厂的原貌和机器的发展史,确立起从分工和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和大工业的论证思路,并一直沿用到《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在此基础上,他深刻地揭示出大工业中使用机器(而非机器本身)的后果是包含着个人解放从而实现自由个性的征兆。相形之下,蒲鲁东则陷入词源学意义上的自由观念中无法自拔,根本无助于破除使用机器对自由个性的束缚。

  •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