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长久以来,贫困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人的经济行为是学界关注的理论热点之一。传统视角下,行为经济学家将"流动性约束"和"背景风险"作为贫困影响人的经济行为的理论机制,但该理论机制由于难逃理性人假设的范式与思维禁锢,当面对心理学、精神病学以及其他行为经济学家所开展的基于个体情感状态和压力等心理特征的相关研究时,传统理论机制的解释力大打折扣。近年来,结合心理学、神经科学和精神病学等领域相关研究基础,部分行为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利用经验或实验证据进行检验的贫困心理陷阱假设,即贫困可能诱发某些特定的心理结果,可称为贫困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能够影响经济行为,使得穷人陷入贫困心理陷阱而难以摆脱贫困。本文从贫困心理陷阱理论的形成过程、贫困对压力和情感状态的影响以及负面情绪和压力对经济行为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对贫困心理陷阱理论展开综述。既有研究表明:贫困能够导致压力和负面情感状态,这些贫困心理结果可限制个体注意力并强化具有牺牲目标导向的惯性行为,进而导致穷人做出短视和风险厌恶的经济决策。贫困心理陷阱理论旨在从个体的心理层面出发,为如何优化或干预贫困人群的经济决策行为提供务实且富含洞察力的事实依据。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为经济学研究领域,虽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但该分析框架的引入可为贫困治理质量的有效改善提供崭新的微观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