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工业化是一个螺旋式转型升级的长期过程。从广义角度看,工业化可分为浅度工业化和深度工业化两个阶段,前者属于以提高工业比重为目标的扩张型工业化,后者则属于以提高工业质量和竞争力为核心的收缩型工业化,它是浅度工业化的转型升级。传统工业化阶段理论划分的工业化实现阶段即工业化初期、中期和后期,实际上只是实现了浅度工业化目标,而工业经济发展任务并没有真正终结。从浅度工业化到深度工业化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大国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竞争力的必经阶段。中国目前尚未真正完全实现工业化,在工业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前提下,近年来工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快速下降,呈现全面、过早、快速的"过度去工业化"特征。中国现阶段的"过度去工业化"不仅受"一哄而上"的产业升级冲动影响,而且是要素价格上涨、阶段性产能过剩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会对中国经济增长、生产率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农业劳动力转移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从提升工业化质量以及工业与服务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辩证关系出发,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依然是支撑中国经济实现持续稳定的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继续推进深度工业化依然任重而道远。为此,要消除传统的理论和思想误区,重新审视工业化的重要性,实施深度工业化战略,防范"过度去工业化"。具体措施是,在东部发达地区加快推进深度工业化,在中西部地区建立一批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时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