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属暖水性中上层鱼类,是中国近海重要的渔业资源。本文根据2015—2018年浙江南部海域(120.5°E~123.5°E,27°N~29°N)底拖网季度调查数据,运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等方法,研究了蓝圆鲹的叉长–体重关系和生长异质性,并估算其自然死亡系数。结果显示,蓝圆鲹样本叉长(L)范围为45.0~247.0 mm,平均叉长为126.1 mm;体重(W)范围为0.7~206.6 g,平均体重为29.1 g;叉长–体重关系式为:W=5.01×10–6L3.17。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同时考虑季节、性别和年份差异的模型对蓝圆鲹叉长–体重关系的拟合效果最佳。在相同叉长条件下,体重在秋季最大,其次是春季,而夏季最小;从不同年份来看,体重在2018年最大,其次是2016年,在2017年最小;从不同性别来看,雄性和雌性的差异不明显。这说明时间因素对于浙江南部海域蓝圆鲹的生长特征具有显著影响,2018年秋季蓝圆鲹的长势最佳。依据"Pauly"、"Pauly update"、"Jensen"、"Hoenig"和"Lorenzen"等不同的经验方程估算的蓝圆鲹自然死亡系数在0.36~1.41之间。本研究通过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了年份、季节、性别对蓝圆鲹叉长–体重的影响,这对蓝圆鲹生活史特征及资源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上海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