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现代社会中,友爱常被理解为私人生活中的亲密关系,公共友爱易被遗忘。公共友爱是民众间的友爱,它在民众致力于公共之善的共同生活中形成;虽然它在对象范围上不同于私人友爱,但它也包含着彼此间的善意;在性质上,公共友爱兼具用益友爱和德性友爱的特点。公共友爱具有超越私利、促进团结和实现卓越的作用。培育公共友爱具有时代意义,但也面临时代挑战:私人生活的膨胀挤压了公共友爱培育的土壤;价值多元威胁了公共友爱基于价值共识的前提;民族国家的性质难以承担起公共友爱中德性成分的实现。面对挑战,学校可以通过学校友爱共同体的建构,引导学生超越私化友爱;通过忧惧启示法,培育学生远距离的友爱意愿;通过超越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建构公共友爱的理想。
-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