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生显性肝性脑病(OHE)的危险因素, 并明确肌少症对OHE的影响。方法基于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建立的肝硬化队列, 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山东省立医院3个中心诊断为肝硬化并接受上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的480例患者。以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L3-SMI)男性<44.77 cm2/m2、女性<32.50 cm2/m2作为肌少症诊断标准。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 包括基线期病史、年龄、血清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白蛋白、血清钠、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实验室检查指标, 以及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患者发生OHE的独立危险因素, 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肌少症对肝硬化OHE发生率的影响。结果随访2年发现, OHE发生率为16.2%(78/480)。OHE患者的年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AST、GGT、PT、INR、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均高于未发生OHE者[(59.67±10.30)岁比(53.41±12.06)岁、35.25 μmol/L(20.10 μmol/L, 60.53 μmol/L)比22.70 μmol/L(15.10 μmol/L, 35.20 μmol/L)、40.00 U/L(27.25 U/L, 61.00 U/L)比33.00 U/L(24.75 U/L, 47.00 U/L)、52.50 U/L(26.25 U/L, 86.75 U/L)比34.50 U/L(22.00 U/L, 73.00 U/L)、(17.71±3.52) s比(15.50±2.98) s、1.50±0.34比1.31±0.29、(8.95±2.19)分比(7.20±1.94)分、(13.56±4.42)分比(11.42±3.92)分], 血清白蛋白、血清钠、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未发生OHE者[(29.72±5.55) g/L比(33.19±5.89) g/L、139.00 mmol/L(136.00 mmol/L, 142.00 mmol/L)比140.00 mmol/L (138.00 mmol/L, 142.00 mmol/L)、60.00×109/L(43.75×109/L, 90.25×109/L)比80.00×109/L(56.00×109/L, 131.00×109/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7, Z=-4.10、-3.13、-2.24, t=-5.19、-4.71、-6.57、-3.98、4.99, Z=2.44、3.48;均P<0.05)。OHE患者基线期合并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比例, 以及肌少症者的比例均高于未发生OHE者[82.1%(64/78)比63.7%(256/402)、41.0%(32/78)比3.5%(14/402)、5.1%(4/78)比1.0%(4/402)、14.1%(11/78)比2.5%(10/402)、37.2%(29/78)比19.7%(79/402)], L3-SMI低于未发生OHE者[(43.14±8.97) cm2/m2比(46.29±8.49) cm2/m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11、101.97、4.52、18.38、10.53, t=2.86;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小板计数(OR=0.995, 95%置信区间0.991~1.000, P=0.038)、L3-SMI(OR=0.959, 95%置信区间0.922~0.997, P=0.035)和肝性脑病(OR=14.724, 95%置信区间6.741~32.161, P<0.001)均是肝硬化患者发生OHE的独立影响因素。合并肌少症的肝硬化患者OHE发生率高于未合并肌少症者[26.9%(29/108)比13.2%(49/37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3, 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合并肌少症的肝硬化患者更易发生OHE(P<0.001)。结论肌少症与OHE密切相关, 且是肝硬化患者发生OHE的独立预测因子。

  • 单位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上海市东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