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及免疫抑制药的应用,隐球菌病的发生有增加趋势。不少隐球菌病病例报告中相继提到其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C)增多的现象,其为隐球菌病早期和急性期的血液学特点。隐球菌病致EC增多的机制可能是由于新型隐球菌荚膜有些特定成分引起的变态反应,经两性霉素B有效治疗后EC会逐步的减少,其减少的程度可有助于临床判断预后。外周血EC的检测普及性广、费用低廉,相对于隐球菌的其他检测方法是更值得推广的。

  • 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