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伊拉克地区艾哈代布油田白垩系(含)生物灰岩的生物铸模孔和体腔孔普遍发育,是主要的储集空间。本文综合利用铸体薄片观察、物性实验数据和压汞曲线等资料对该类储层的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生物铸模孔以绿藻铸模孔为主,常发育在生物碎屑滩和藻屑滩中;发育的体腔孔主要为底栖有孔虫和浮游有孔虫体腔孔,在滩间凹地及台坪中常见。研究区灰岩储层的平均孔隙度在20%~25%,为中高孔储层,渗透率与孔隙结构和孔隙组合类型密切相关。生物铸模孔和晶间微孔组合储层的孔隙结构相对较好,平均渗透率约在2×10-3~10×10-3μm2之间,为中高孔-中低渗储层;体腔孔和晶间微孔组合储层的孔隙结构相对较差,平均渗透率小于2×10-3μm2,属于中高孔低渗储层。生物铸模孔及体腔孔灰岩储层的发育受控于沉积环境和同生期溶蚀作用。藻屑滩沉积在较局限的环境,因同生期的暴露溶蚀作用,发育铸模孔。滩间凹地、台坪等相对静水环境沉积物中有孔虫含量较高,原生的有孔虫体腔孔发育。由于这两类孔隙分布相对"孤立",主要靠晶间隙连通,形成了储层的中高孔和低渗透的特征。

  • 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