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30min静点氨甲环酸0.5g+术后关节腔注射0.5g并夹闭1联合止血带不同使用方式对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患肢淤青、肿胀程度及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因膝骨性关节炎行单侧TKR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30min静点氨甲环酸0.5g,术后通过引流管用20ml的0.9%氯化钠稀释氨甲环酸0.5g后注射进关节腔并夹闭1h。随机分两组,其中A组(50例),自截骨完成后使用止血带至膝关节假体安装完毕后松开,并对关节腔腔内出血点彻底止血后关闭切口;B组(50例),手术开始时使用止血带,待关节置换完毕后松开止血带;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患肢淤青、肿胀程度及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术后6周膝关节HSS评分)。结果 A组手术总耗时为(80±17)min,B组手术总耗时为(70±10)min,两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术后较术前均明显下降。术后血红蛋白最大丢失量、引流量、隐性失血量A组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7、14日血红蛋白平均含量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总失血量分别为(500.6±106.5)ml、(700.6±200.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P<0.05)。A组与B组输血量分别为(49.0±20.2)ml、(186.0±97.3)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0,P<0.05);A组与B组输血患者分别为6例和20例,输血率分别为12%和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9,P<0.05)。A组和B组术后出现患肢皮肤瘀斑患者例数分别为3例,6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第3日髌上10cm周径变化率分别为(4.88±4.17)%、(11.65±2.9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和术后6周时采用膝关节HSS评分表评估所有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别为B组术前评分(47.5±10.1),术后评分(90.3±3.5),A组术前评分(46.7±11.6),术后评分(91.0±2.3),改善率分别为(83.07±1.43)%和(82.40±2.93)%,全部患者的术前与术后HSS评分比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手术组间的术后HSS评分差异和改善率差异比较A组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双下肢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术前30min静点氨甲环酸0.5mg+术后关节腔注射0.5mg并夹闭1h后联合应用A组止血带的使用方法后不仅可以减少TKR的出血率,减少术后异体血液使用率,降低手术费用,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术后关节康复功能,值得推荐使用。
-
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