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的主导眼与非主导眼的屈光度、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正负相对调节、调节反应的差异。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眼科门诊27例能配合检查的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1.0 D≤双眼等效球镜差<2.5 D),矫正视力≥0.8。采用"卡洞法"测量被检者的主导眼,分别记录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屈光度,然后测量各调节参数。用移近+负镜法测量调节幅度,用正负球镜翻转法测量调节灵活度,用+0.25 D球镜逐渐增加测量负相对调节,用-0.25 D球镜逐渐增加测量正相对调节,用融合交叉柱镜法测量调节反应,比较其主导眼与非主导眼的差别。结果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患儿主导眼的等效球镜屈光度高于非主导眼,主导眼与屈光度较高的眼一致率高于非主导眼;主导眼调节滞后量显著高于非主导眼(P <0.001),正相对调节低于非主导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主导眼的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负相对调节与非主导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的主导眼更倾向于是近视较高度眼,主导眼有较非主导眼明显的调节滞后,正相对调节数值主导眼低于非主导眼。

  • 单位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