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揭示毛红椿种子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测定了毛红椿6个种源的种子表型、种子品质及其内含物含量等14个指标,研究种子性状的种源差异,并通过主成分法及聚类法对种子性状进行综合评价。除种子长和淀粉含量外,不同种源种子的其他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种子性状变异系数的范围为6.09%~26.99%,其中种子表型特征变异系数平均值最小(7.93%)。江西宜丰种源的种子千粒重(7.81 g)显著高于其他种源,发芽率(81.93%)最高。种子千粒重与发芽率、可溶性糖含量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毛红椿种子的重量与其所含的内含物的含量有关。种子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分有3个,其贡献率分别为43.82%、 32.48%、15.01%,累计贡献率达91.31%。聚类分析将6个种源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是江西宜丰种源,为高千粒重、高可溶性糖和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类群;第Ⅱ类群是江西龙南种源;第Ⅲ类为江西茅坪、福建南平、浙江富阳和湖北恩施种源。整体来说,毛红椿种子性状在种源间具有较强的遗传改良潜力,种子表型特征比种子品质和内含物更稳定。江西宜丰种源更具良种优势,今后可作为潜在优良种源加以培育。
-
单位江西省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江西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