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旨在为‘张杂谷’的节水高效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于2014年在张家口农科院宣化试验站(115°3′N,40°63′E)进行,以‘张杂谷3号’为材料,设置4个灌水处理:1杂交谷子全生育期不灌水(T0);2于拔节期灌水(T1);3分别于拔节、抽穗期灌水(T2);4分别于拔节、抽穗、灌浆期灌水(T3),探讨了不同灌溉条件下‘张杂谷’生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灌溉使灌浆期叶片水势提高0.040.31 Mpa,株高及生物量分别提高21.134.05 cm、2675.074103.88 kg/hm2。(2)与T0相比,灌溉下T1、T2、T3产量分别增加了1256.36 kg/hm2、2155.62 kg/hm2、2105.93 kg/hm2。(3)T1、T2、T3处理产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WUEy)分别比T0提高9.33%、19.2%、14.88%,且WUEy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干旱年型,对‘张杂谷3号’而言,于拨节、抽穗期进行2次灌溉是获得高产与高WUEy的有效措施。(2)灌溉下产量与WUEy的提升主要是通过提升群体生物量与群体水分利用效率(WUEbm)实现的。
-
单位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