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索青海省城镇化转型中藏族牧民成年人肥胖的流行状况及其与饮食模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开放队列设计, 2018年基线入组1 003人, 2022年随访599人, 新入组1 012人。共纳入≥18岁成年人1 913人, 对其开展问卷调查和健康检查。使用因子分析法识别饮食模式, 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饮食模式与肥胖关系。结果 2018-2022年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分别为27.6%、33.8%和54.6%, 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年龄性别标化患病率均上升。共识别3种饮食模式:现代饮食模式(常食用猪肉、家禽肉类、加工肉类、新鲜水果、含糖饮料、咸味零食等)、城镇饮食模式(常食用精制碳水化合物、牛羊肉、蔬菜和鲜蛋类等)、牧区饮食模式(常食用糌粑、藏式奶酪、酥油茶/奶茶和乳制品等)。校正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状况及生活行为方式后, 相比城镇饮食模式得分T1组, T3组超重和超重/肥胖风险显著增加(超重:OR=2.09, 95%CI:1.10~3.95;超重/肥胖:OR=1.23, 95%CI:1.00~1.51), 而牧区饮食模式得分T3组超重、肥胖、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风险降低(超重:OR=0.45, 95%CI:0.24~0.84;肥胖:OR=0.81, 95%CI:0.69~0.95;超重/肥胖:OR=0.75, 95%CI:0.61~0.91;中心性肥胖:OR=0.58, 95%CI:0.38~0.89)。结论城镇化转型中藏族牧民肥胖和中心性肥胖高发。城镇饮食模式是超重、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 牧区饮食模式是超重、肥胖、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保护因素。需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 提升健康水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