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的筛选

作者:郝芳芳; 杨永寿; 肖培云*
来源: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9, 35(03): 241-244.
DOI:10.13699/j.cnki.1001-6821.2019.03.014

摘要

目的结合体外活性筛选,对美洲大蠊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与活性追踪,以便获得抗肝纤维化活性较强部位。方法用5倍量95%,90%,80%,70%,60%,50%的乙醇溶液和水制备美洲大蠊冻干粉,分别命名为美蠊-A(ML-A)、美蠊-B(ML-B)、美蠊-C(ML-C)、美蠊-D(ML-D)、美蠊-E(ML-E)、美蠊-F(ML-F)、美蠊-G(ML-G)。将细胞分为3组:正常组、空白组(不含细胞)和给药组(美洲大蠊冻干粉溶液:1000,250,62.5,15.63,3.91,0.98μg·mL-1)。用MTT法对美洲大蠊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抗肝纤维化活性筛选,用HP20大孔树脂对筛选得到的活性部位进行分离与纯化,进行体外活性追踪。结果美洲大蠊提取物ML-D对HSC-T6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48h的IC50值为389μg·mL-1。分离ML-D得ML-D1、ML-D2、ML-D3、ML-D4、ML-D5、ML-D6和ML-D7洗脱部位,其中ML-D5、ML-D6、ML-D7及其合并物ML-HB对HSC-T6细胞细胞的生长有良好的抑制作用,48h的IC50值分别为115.6,116.5,121.8和110.0μg·mL-1。结论从美洲大蠊中提取分离得到活性部位ML-HB对HSC-T6细胞的增殖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