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据考证,"公牍"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的《戎幕闲谈》一书。它是由"公"和"牍"组成的双音节合成词。在唐代以前,单音词"牍"就已经具备了文档含义,并组成了"竿牍""案牍"等"牍族"文档名词。在宋代,"公牍"的使用次数大幅增加。在元代还出现了"公牍文"这种新的文体。清代其使用次数激增,民国时期出现了两部以"公牍"为名的著作,分别是《公牍学史》与《公牍通论》。到现代,"公牍"仅在人们引用旧时文献时才会出现。"公牍"的含义较为稳定,从出现之时就泛指公文,后代也沿用了这一词义,且多为官员、文人使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