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2001-2020年5-9月河南省11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地面观测资料、灾情信息资料,通过普查MICAPS高空、地面图,筛选出冷涡背景下河南风雹强对流天气日期和个例,统计了冷涡背景下风雹强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冷涡中心位置、生命阶段等与河南风雹的关系。结果表明:(1)风雹站次数年际变化差异大,2001-2009年的变化趋势基本为波动变化,2010-2014年的为低谷,2015年后基本呈增多趋势。风雹站次数6月份的最多,明显高于其他月份的,其次是5月和7月的。雷暴大风和冰雹白天站次数分别占总站次数的57.2%和67.6%,15-20时为风雹多发时段,雷暴大风19时出现得最多,冰雹16时出现得最多。风雹强对流空间频次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多发区与地形关系密切,主要区域位于豫西北太行山和豫西伏牛山区到豫东平原过渡地带的黄河以北和洛阳、郑州、许昌、平顶山、开封等地。(2)冷涡背景下区域雷暴大风、冰雹个例发生次数均占相应总次数的一半以上,分别为53.8%和54.4%。风雹个例月统计为6月的最多,达59次(年平均3.0次),其次为7月和5月的。(3)冷涡背景下河南出现风雹强对流日数占该月冷涡背景总日数的比例6月的最多,为19.0%,其他月份的较低,7月、5月、8月和9月的分别为6.7%、5.0%、4.5%和1.2%。(4)冷涡中心位置不同,河南风雹个例发生的时空分布也有差异。东北冷涡背景下5-9月风雹强对流个例均有出现,华北冷涡背景下的主要出现在6-8月,蒙古冷涡背景下的主要出现在5-7月。东北和蒙古冷涡背景下河南风雹强对流多发区相对偏北,主要位于河南北部和中部,华北冷涡背景下的风雹多发区主要位于河南中部和西北部。(5)华北冷涡和蒙古冷涡背景下,河南风雹强对流个例多发生在其生成和发展维持阶段;东北冷涡背景下,有一半以上的风雹强对流出现在冷涡减弱阶段。
-
单位河南省气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