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极低级变质作用对年轻造山带构造演化和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成为地质学家探讨的热点领域。文章以中国东北地区南缘石炭—二叠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极低级变质作用的特征。通过对兴蒙造山带东段林西—乌兰浩特地区二叠纪地层的伊利石结晶度、b0值和多型等参数进行测试分析发现,伊利石结晶度Kübler指数在0. 175~0. 47之间,大多数集中于0. 25~0. 35,平均值为0. 30;样品b0值主要在9. 0155~9. 0316?之间,平均值为9. 0249?;伊利石多型主要为2M1。以上结果表明研究区二叠系林西组和哲斯组主要经历了葡萄石-绿纤石相的极低级变质作用,变质温度200~370℃,压力为中压,同时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结合二叠系生烃期研究和区内广泛发育的白垩纪侵入体推测,二叠系极低级变质作用可能发生在早白垩世,且与岩体侵入导致的地温梯度升高有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