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湄流域中国-老挝三带喙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比较观察

作者:兰学梅; 魏春; 罗春海; 吴超; 朱进; 高阳; Virasack BANOUVONG; 姜进勇*
来源: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21, 16(04): 492-495.
DOI:10.13350/j.cjpb.210425

摘要

目的了解和比较澜湄流域中国和老挝三带喙库蚊成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制定疾病媒介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云南省景洪市嘎洒镇曼别村及老挝琅勃拉邦省Phonexay县Natan和Densavang村的猪圈或牛棚采集三带喙库蚊成蚊,采用成蚊滤纸接触筒法测定其对杀虫剂的抗药性,计算两地不同杀虫剂处理蚊虫的死亡率和击倒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国景洪市三带喙库蚊成蚊氯菊酯(0.25%,3 h)、残杀威(0.10%,2 h)、杀螟硫磷(1.00%,2 h)、高效氯氰菊酯(0.05%,1 h)和溴氰菊酯(0.05%,1 h)击倒率分别为1.64%、9.15%、8.57%、0和2.73%,死亡率分别为1.64%(抗性)、10.46%(抗性)、10.48%(抗性)、3.57%(抗性)和2.73%(抗性)。老挝琅勃拉邦省三带喙库蚊成蚊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残杀威和杀螟硫磷击倒率分别为100.00%、91.40%、94.37%和82.18%,死亡率分别为59.29%(抗性)、70.86%(抗性)、85.68%(可能抗性)和95.05%(可能抗性)。两地蚊虫4种杀虫剂击倒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国景洪三带喙库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类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老挝琅勃拉邦三带喙库蚊对菊酯类杀虫剂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对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类杀虫剂均为可能抗性。建议上述地区因地制宜,交替或混用不同类型的杀虫剂,科学合理地进行抗性综合治理。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