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末民初,通俗娱乐生活的丰富与现代报刊业的兴盛,为传统话体批评的赓续与新变提供了动力。继诗、文、小说、戏剧界"革命"话语提出之后,更具平民性的电影也被进步知识分子视为"通俗教育"的利器。倡导写实文学与白话文写作的新文化运动则进一步推动了电影批评内容与形式的大众化。以"影戏话"为代表的中国早期电影批评不仅见证了中国文艺观念及其表出方式的新旧转型,而且在中西电影对接过程中逐步明确了自身的艺术要素,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