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RT)靶区勾画与计划制定期间鼻咽癌肿瘤体积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4月,49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鼻咽癌患者在我院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在对患者行CT模拟定位扫描后,进行靶区勾画和IMRT计划制定,通过验证后,行CT校位并进行第二次CT扫描.记录两次扫描间隔的时间,并将两次CT图像进行融合后测量肿瘤体积的变化,分析肿瘤体积变化的影响因素.肿瘤体积前后对比采用配对样本Wilcoxon符号轶检验,肿瘤体积变化的单因素分析采用Spearman锄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Ordinal回归(等级回归)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teristic Curve,ROC曲线)来初步确定判断影响肿瘤体积变化的界值.结果:共检测原发灶49例,淋巴结144个,两次扫描间隔时问7天~27天,中位时间17天.对于49例原发灶,二次扫描之间差值的变化范围为-0.419cm3~13.210cm3,平均值1.076cm3±2.501cm3,其中5例原发灶较第一次扫描时缩小,11例无明显变化,33例较第一次扫描时增大,前后两次扫描两者体积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对于144个淋巴结,二次扫描之间差值的变化范围为0~5.659cm3,平均值0.379cm3±0.838 cm3,其中87个无明显变化,57个较第一次扫描时增大,前后两次扫描两者体积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多因素分析结果认为,对于原发灶两次测量肿瘤体积的差值仅与第一次扫描时肿瘤的体积大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对于转移淋巴结,影响因素包括第一次扫描时淋巴结的体积大小,淋巴结中心坏死情况以及两次扫描的间隔时间,与第一次31例报道的结果基本相同.结论:根据49例病例所绘制的ROC曲线,IMRT制定时间问隔对肿瘤体积大的病例影响较大,对于原发灶体积>53.5cm3或淋巴结体积>4.2cm3,应该重视时间间隔的影响;对于原发灶体积>97.8cm3或淋巴结体积>9.6cm3,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小对疗效的可能影响.
-
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