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发掘大麦株高类性状的QTL位点,改良大麦品种株高性状。以我国饲用大麦泰兴9425与日本啤酒大麦Naso Nijo构建的177份DH群体及亲本为材料,考查2种环境下参试材料的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3个株高类性状,结合已构建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采用基于完备区间作图法的Windows QTL IciMaping V4.1.0.0软件进行QTL定位分析并分析株高类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同时受试点的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影响,3个株高类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78.98%,89.31%,84.50%。株高与穗长、株高与穗下节间长、穗长与穗下节间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8,0.862和0.600,表明株高越高其穗长、穗下节间长越长。2个试点定位到6个株高QTL、5个穗长QTL及4个穗下节间长QTL,共15个QTL,除第1,6号染色体外,其他染色体上均有分布,LOD值为3.50~32.46,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1.53%~38.30%。其中qPH-4-1、qPH-7-2、qSL-2-1、qSL-2-2、qSIL-2-1、qSIL-3-2均未见报道,可能为新位点,为大麦株高类性状的改良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