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小开窗在低位上颌窦底外提升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9月我院口腔种植科收治的30例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种植位点70个,锥形束CT测量上颌窦底下方的剩余牙槽骨高度为1~3 mm),随机分为实验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小开窗提升上颌窦,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窗提升上颌窦,两组均植入Bio-Oss骨粉后应用引导骨再生技术,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比较两组患者的开窗口直径和面积、手术时间、开窗时间、黏膜剥离和充填骨粉时间、术后3 d和7 d疼痛与面部肿胀程度以及手术前后窦底骨高度、术后窦底种植体周冠状骨宽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开窗口直径和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开窗过程中,实验组患者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上颌窦底黏膜剥离和充填骨粉过程中,实验组患者所用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 d和7 d,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实验组患者的面部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窦底骨高度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窦底种植体周冠状骨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上颌磨牙区牙槽骨严重萎缩的患者,采用改良小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能够有效增加上颌磨牙区骨高度,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单位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