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悬崖效应已成为当前脱贫攻坚中的倾向性问题,主要表现为:临界贫困群体普遍存在,但帮扶不到位;扶贫资源对贫困户和贫困村集中加码,甚至超标供给。由此,催生了"等、靠、要"和"争当贫困户"现象,增加了乡村治理风险。悬崖效应问题的根源在帮扶体制机制上,包括贫困瞄准机制不健全、帮扶政策导向不平衡、帮扶手段物资化、管理机制不协调等方面。为确保如期实现整体脱贫,预防扶贫工作出现后遗症,要把握好扶贫物质资源投入的"时、度、效",做到"既不要落下,也不要落差"。具体机制调整需做好四个方面:一是重视临界贫困,延伸和动态管理帮扶对象范围;二是坚持基本脱贫标准,严防扶贫资源超水平供给;三是完善扶贫手段,重视政策衔接和风险干预前置;四是强化统筹兼顾,实现扶贫资源投入的综合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