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社交平台的发展,网络作为虚拟空间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网络暴力的发生提供了更便利的环境。网络暴力是科技高速发展与网民素质发展无法同步的结果,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注的“死角”。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网络成为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与此同时,网络暴力事件给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校园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高校作为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景,其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发展对教育的内容和模式进行调整。文章通过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和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剖析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网络暴力事件受害者的积极意志崩塌、施暴者的积极行为脱轨和旁观者的积极情感缺位等心理特征,了解网络暴力事件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高校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关注网络环境的实时变化,打破思想政治教育的陈旧思维,引导学生积极理性看待社会问题和身边的人际关系。文章旨在探究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帮助大学生构建积极心理机制,从积极心理资本、积极心理视角、积极品质和创建积极情境等方面,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大学生从各个角度抵御网络暴力带来的心理创伤,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