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靶向治疗是腹部肿瘤个体化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尤为显著,被誉为"现代抗肿瘤治疗的典范"。影像学是目前临床评价腹部肿瘤靶向治疗疗效的常用手段。由于肿瘤靶向治疗后组织学变化多样,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存在形态学偏倚;Choi及mChoi、SACT(size and attenuation CT)、MASS(morphology,attenuation,size and structure)等标准联合CT值指标,解决了肿瘤坏死囊变导致体积增大的问题。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及单能CT等新技术的探索应用,一系列功能影像学参数[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K~(trans)、碘浓度值等]为肿瘤靶向治疗疗效的预测和治疗后早期评估提供了新的潜力指标。图像纹理分析技术则可深入挖掘影像学信息,提供丰富量化参数供临床评效参考。影像医生应通过多学科诊疗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等模式加强与临床沟通及开展联合科研,积极探索新的参数和标准,进一步提高腹部肿瘤靶向治疗疗效预测和评价水平。
-
单位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