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武隆—广杨地区地处渝黔交界,交通位置良好。为研究其地下水循环模式及其控制因素,2020年4月现场采集31组地下水样,利用统计分析、Piper图示、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对地下水的循环模式以及其水化学特征与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存在四种循环模式,岩溶水I型、II型为循环深度不同,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具有快速通道的循环模式,裂隙水III、IV型是在碎屑岩区域发育的浅、缓地下水循环模式;地下水中Ca2+为主要阳离子,HCO3-为主要阴离子,主要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水,裂隙水循环内部水化学组分复杂;地下水中化学组分复杂,方解石、白云石的溶解,以及离子交换过程是影响四种循环模式水化学组分特征的主控因素。
-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