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代彝族《百乐书》中的巫医图像和祭司图像因文字的残缺而难以训读,其相关知识谱系需要借助田野调查才能重构。相关图像透露出彝族宗教中含有原生性宗教、佛教滇密、道教米巫祭酒之教和端公信仰的元素,属于混融型宗教。彝族巫医利用羊皮鼓、师刀、阴铃、羊角号,结合咒语、舞蹈为族人治病;彝族祭司用阴铃、法冠、法杖,结合宗教经典主持祭神仪式和丧葬仪式。艺术是巫医和祭司沟通神灵的交流符号。

全文